1. 犯罪手法与技术演变
原始N号房(2020年):犯罪者通过Telegram建立加密聊天群,胁迫受害者拍摄性剥削内容,并通过付费会员制传播。受害者包括74名女性(16名为未成年人),最小年龄仅11岁,付费会员超26万人。
深度伪造版N号房(2024年):犯罪者利用AI换脸技术(Deepfake),将女性社交照片合成内容。例如首尔大学毕业生制作1852份伪造材料,涉及76名受害者,包括未成年人和学生。
2. 受害者与犯罪规模
受害者多为女性,尤其是学生、教师、护士等特定职业群体,甚至出现针对未成年人家庭的"家庭房"群组。
2024年8月的数据显示,韩国疑似参与深度伪造犯罪的人数可能达22万,部分群组参与者超10万人。
3. 社会影响与应对
此类犯罪被指源于韩国结构性性别不平等,将性暴力视为"娱乐"。尽管部分主犯被判刑(如首尔大学案两名嫌疑人被拘留),但受害者仍面临身份泄露、精神创伤等问题。
韩国女性通过国际社交平台(如中国"小红书")求助,因本土平台常删除相关帖子。
4. 技术隐匿性与执法难点
Telegram的端对端加密和"阅后即焚"功能助长犯罪隐匿性。警方初期因技术障碍调查迟缓,后在国家调查局介入后突破。
目前,韩国正加强打击数字性犯罪,但技术迭代与匿名性使根除难度极大。受害者持续呼吁国际关注以推动司法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