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Telegram在香港的争议性使用
Telegram因其加密通讯特性,在香港社会事件中多次被用于组织暴力活动。例如2019年"修例风波"期间,通过Telegram群组(如"SUCK Channel")发布煽动暴力、教授制作等信息,甚至实时通报警方部署。香港警方曾对相关频道负责人进行逮捕,其中一名电脑技术员因7项煽暴罪名被判刑6年半。
香港高等法院曾颁布临时禁制令,禁止在Telegram等平台发布煽动暴力信息。2024年基本法23条立法咨询期间,亦有公众建议禁止Telegram在港运作,但港府明确驳斥了相关不实报道。
2. 香港经济日报的报道关联
香港经济日报曾报道Telegram的商业动态,如2018年其完成首轮8.5亿美元ICO融资的消息(后经查证该报道真实性存疑)。2021年该报还引用Sensor Tower数据,指出Telegram全球下载量超越TikTok。
在本地服务领域,香港经济日报关注过美团进军香港外卖市场的新闻,提及骑手月收入可达3.5万港元等经济话题,但未发现其与Telegram的直接关联报道。
3. 最新政策与舆论动向
2024年Telegram创始人杜罗夫被捕事件引发国际关注,部分港媒评论称此事暴露西方"言论自由"的双标性。而2025年香港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时,港媒如《大公报》《文汇报》重点报道了数字经济发展,未提及Telegram。
如需更具体的关联信息,可进一步明确查询方向(如商业合作、政策立场等)。